- 视频 /
- 音频
-
景点介绍:
湿地何以成为“地球之肾”? 什么是湿地? 来自世界各国的湿地定义多达60余种,新的湿地定义还在不断出现。2022年6月1日起,我国开始施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,它明确了湿地的定义和保护范围:“本法所称湿地,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、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、水域,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,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。” 科普小课堂:湿地保护法所指的湿地 自然和人工水域、浅海、水田。 湿地的本质 湿地是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,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,是非水非陆、半水半陆、亦水亦陆的矛盾综合体,其本质特征是永久性或间断性被水淹覆、长期被水浸泡的独特土壤和具有适应水陆过渡环境的特有生物群落。 湿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,如净化水质、调节水分平衡、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等。人体中的肾脏发挥着调节身体水分循环、新陈代谢的作用,这与湿地对地球的作用相似,所以,湿地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。 据统计,占全球陆地面积6%的湿地,为地球上20%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,而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%都存在于湿地。
-
评论列表
评论列表
评论列表
评论列表
评论列表
换一换